专家: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形成新型城乡关系
(原标题:专家: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形成新型城乡关系)
“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11月9-10日,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专家、村镇代表、企业代表齐聚安徽金寨,围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与“十五五”展望这两大主题,从村镇实践、乡村产业融合、推进绿色乡村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长三角地区必须深入回答好的重大命题,也是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
在9日举行的“2024 长三角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讨会”(下简称“研讨会”)上,还举行了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授牌仪式。安吉余村、凤阳小岗村、金寨大湾村、太仓东林村、余杭青山村、宁国龙阁村、上虞新宅村、青浦岑卜村、青浦东厍村、浦口九华村、句容陈庄、盐城海通镇等12个知名乡村单位成为首批成员单位。
(研讨会现场,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授牌仪式。图/主办方提供。)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安徽乡村振兴智库联盟等机构共同主办。
“长三角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宋洪远坦言,城乡要素流动和平等交换机制仍不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深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特别要重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安徽省社科院院长曾凡银对此更进一步提出,长三角地区要率先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关键要抓住产业融合,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城乡生态文明共建驱动乡村生态价值实现,要提高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在产业链、附加值中的主体地位。
研讨会期间,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党总支副书记俞小平、安徽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党支部书记何家枝、江苏苏州市太仓市东林村党总支书记苏齐芳,围绕乡村振兴实践之路分别作主旨演讲。
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王振还强调,超大城市的上海,也要积极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样本。要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和改革集成赋能,在更高起点上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新机制,加快引育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新标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和美乡村建设向全域覆盖,乡村治理向城乡一体迈进,更好展现引领示范作用。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理事长陈志钢提出,乡村减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促进乡村居民形成少肉膳食结构,既可提高乡村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又可有效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他提出了“营养村”的概念,长三角地区可以建立膳食营养健康示范点,将其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行动领域,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塑造农文旅融合新品牌。
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孙洪武强调,绿色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绿色低碳科技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支撑,研发农业绿色低碳科技首要在于识别,即各类科技有其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不同地区对科技有其不同的需求,要加强与各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的紧密结合,强化绿色科技研发与应用,注重把握选育绿色品种、先进设施、加工提质等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结合多年来在乡村一线(陈庄)开展的知识乡村试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副理事长陈雯提出了知识驱动乡村新内生发展的理论概念和体系。她认为,技术应该取代资源、资本、人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因素,这样才能使乡村更具可持续性和发展韧性,通过内外生力量链接,各类新技术加快向农村溢出,着力培养知识农民,形成知识驱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本次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现代乡村运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对话圆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运营机构代表和村书记代表交流了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在其后的“长三角零碳乡村评价体系构建及推进路径”小型研讨中,还提出将以长三角零碳智慧乡村联盟的各个乡村成员单位为依托,面向未来、对标国际,共同开展零碳乡村建设的试点试验和实践总结工作,为长三角地区各地推进乡村全面绿色转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经验和理论支撑。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